摘要:本文围绕“别人告我外观专利侵权怎么办”这一核心问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审查指南》等最新法律依据,系统梳理被诉外观专利侵权的应对步骤、抗辩策略及法律救济途径。通过案例分析与实务建议,帮助企业或个人在面临侵权指控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避法律风险。
一、被起诉外观专利侵权的应对步骤
当收到外观专利侵权诉讼通知后,需迅速采取行动,避免损失扩大并争取主动权。以下是关键应对步骤:
1. 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收到诉状后,第一时间核查被诉产品是否涉嫌侵权。若存在侵权风险,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宣传相关产品,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二款:
>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 全面分析对方专利与自身产品
- 研究对方专利文件:明确专利权利要求范围、设计特征及保护范围。
- 对比产品设计:从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组合等方面,判断被诉产品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若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不侵权抗辩的基础。
典型案例:
南京中院在“暴龙”眼镜侵权案中指出,若被诉产品与专利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构成近似,则可能被认定侵权(参见知识库[8])。
3. 收集证据,准备抗辩材料
- 证明不侵权:提供产品设计过程的原始资料(如设计草图、研发记录)、生产销售记录等,证明产品设计早于对方专利申请日或具有独立性。
- 主张专利无效:若认为对方专利不符合新颖性、创造性等条件,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无效宣告。
法律依据:
- 《专利审查指南》(2023年修订)第四部分第三章:
> “专利权人未按规定缴纳年费的,专利权自缴费期限届满之日起终止;若专利存在瑕疵,他人可申请无效宣告。”
4. 寻求专业法律支持
外观专利侵权案件涉及复杂的技术比对与法律适用,建议及时聘请专业知识产权律师介入。律师可协助制定以下策略:
- 协商和解:通过支付许可费或调整设计达成协议,减少诉讼成本。
- 诉讼抗辩:提出不侵权抗辩、现有技术抗辩或专利无效抗辩,争取法院支持。
二、外观专利侵权常见抗辩策略与法律依据
1. 现有设计抗辩
若被诉产品使用的设计在对方专利申请日前已公开(如通过出版物、展会或销售行为),可主张“现有设计抗辩”。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七条:
>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2. 专利无效宣告
若对方专利存在以下情形,可申请无效宣告:
- 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
- 专利申请文件不清晰,无法界定保护范围;
- 专利已过保护期限(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为15年)。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
> “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3. 合理使用抗辩
若被诉产品用于非商业用途(如教学、科研),或属于临时过境的交通工具,可能构成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
三、外观专利侵权诉讼中的注意事项
1. 证据的完整性
- 侵权证据:包括被诉产品实物、销售记录、广告材料等;
- 权利证据:提供自身专利证书、设计来源证明等,反驳对方主张。
2. 诉讼时效
外观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需及时行动,避免超期。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3. 赔偿责任的承担
若最终被认定侵权,需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赔偿金额可依据以下方式确定:
-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 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
- 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
典型案例:
在“暴龙”眼镜案中,因被告主观恶意明显,法院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120万元(参见知识库[8])。
四、企业如何预防外观专利侵权风险?
1. 加强专利检索:在产品设计阶段全面检索相关专利,避免无意中模仿他人设计;
2. 完善设计文档:保存研发过程的完整记录,以备后续证明独立性;
3. 动态监控市场:定期排查同类产品,及时调整设计规避侵权风险;
4. 购买专利保险:通过保险分散潜在的侵权赔偿风险。
相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年修正)
- 第十一条: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第六十七条:现有设计抗辩规则;
- 第四十五条:专利无效宣告程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一百八十八条:诉讼时效规定。
3. 《专利审查指南》(2023年修订)
- 第四部分第三章:专利无效宣告与终止程序。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对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整体视觉效果”判断标准进行细化。
结语
面对外观专利侵权指控,企业或个人需冷静应对,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在诉讼中,充分准备证据、灵活运用抗辩策略,并注重日常的知识产权管理,是规避风险与实现创新保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