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专利什么意思:解码国际专利申请的“黄金通道”
摘要: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即《专利合作条约》,是1970年缔结的国际专利申请体系,目前已有156个缔约国。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一套标准化流程:申请人仅需提交一份国际申请,即可在...
摘要:国际专利与国内专利在保护范围、申请流程、费用结构及法律效力上存在显著差异。2025年WIPO数据显示,中国申请人海外专利布局中,PCT途径占比达62.3%。本文结合《专利法》《专利合作条约》及司法实践,从法律定义、申请策略、成本效益等维度对比两者优劣,助力创新主体制定科学专利布局方案。

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CT)第二条规定,国际专利是通过WIPO提交的跨国专利申请,需在30个月内进入目标国国家阶段,由各国专利局授权后生效。其核心特征包括:
依据《专利法》第二条规定,国内专利是指在中国境内提交的专利申请,经CNIPA审查授权后直接生效。其核心特征包括:
| 对比维度 | 国际专利 | 国内专利 |
|---|---|---|
| 地域效力 | 需进入国家阶段后生效(如中国、美国) | 中国境内直接有效 |
| 技术领域 | 覆盖多国技术标准(如欧洲EPC、美国USPTO) | 仅符合中国专利法要求 |
| 权利稳定性 | 依赖各国审查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 经过CNIPA严格审查,稳定性高 |
| 步骤 | 时间节点 | 关键动作 | 法律依据 |
|---|---|---|---|
| 提交申请 | 优先权日起12个月 | 向CNIPA提交中文/英文申请文件 |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五条 |
| 国际检索 | 申请日起16个月 | 由CNIPA或EPO出具检索报告 | PCT第二条 |
| 国家阶段 | 优先权日起30个月 | 提交译文并缴纳国外费用 | PCT第二十六条 |
| 步骤 | 时间节点 | 关键动作 | 法律依据 |
|---|---|---|---|
| 提交申请 | 无优先权限制 | 向CNIPA提交中文申请文件 |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 |
| 初步审查 | 申请日起18个月 | 形式审查(如文件格式、费用缴纳) |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 |
| 实质审查 | 申请日起3年内 | 技术方案新颖性、创造性审查 |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 |
| 费用类型 | 国际专利(元) | 国内专利(元) |
|---|---|---|
| 国际申请费(≤30页) | 11,300 | - |
| 国家阶段申请费 | 900-12,000 | 900-15,000 |
| 年费(首年) | 900-1,800 | 900-2,000 |
国际专利与国内专利各有优劣,前者适合多国布局但成本较高,后者适合国内快速保护且成本较低。2025年随着《专利法实施细则》修订,建议企业结合技术迭代周期与市场布局需求,制定“国内专利为基础、国际专利为延伸”的组合策略。政府需持续优化专利审查协作机制,推动全球专利保护体系的标准化与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