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申请的流程及步骤:2025年最新全流程解析与法律指引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发明专利申请的完整流程,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2025年修订版,详细解析从申请前准备到授权登记的9大步骤,明确各阶段操作要点、法律文书规范及费用标准。...
摘要:本文系统解析人工智能领域发明专利的申请策略与法律要点,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专利审查指南》2025年修订版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明确AI发明的可专利性判断标准、申请材料撰写规范及实质审查要点。文章结合AlphaGo算法专利等典型案例,揭示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界定、数据集公开要求等特殊问题,并提供合规申请建议。
技术类型 | 保护客体 | 法律依据 |
---|---|---|
算法优化 | 结合特定硬件(如GPU)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 《专利审查指南》第2.1.3条 |
数据应用 | 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推荐系统(需公开数据来源与处理流程) |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 |
硬件结合 | 搭载AI芯片的自动驾驶决策系统 | 《专利审查指南》第3.2.1条 |
Q1:AI生成的发明,专利权属于谁?
A:依据《专利法》第六条,执行本单位任务或利用单位资源完成的AI发明,专利权归单位所有。个人利用业余时间且未使用单位资源的,可认定为非职务发明。
Q2:开源代码能否作为现有技术抗辩?
A:可以。若专利申请日前,开源社区已公开相同算法,可能被认定为缺乏新颖性(《专利法》第二十二条)。
Q3:AI专利申请是否需要提交源代码?
A:不需要。但需公开算法流程、模型结构等技术特征,源代码可作为实施例附件提交(非强制)。
本文依据2025年最新法律与审查标准,系统梳理AI发明专利的申请策略与风险防范要点。申请人需牢记:结合技术特征撰写权利要求、充分公开实施细节、提前规划国际布局,是提升AI专利授权率的关键。